走进靠泊印尼比通港补给的中国“科学号”科考船
印度尼西亚比通1月5日电 (记者 林永传)5日,在西太平洋海域执行“西太主流系潜标观测网维护及升级综合考察航次”的中国“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第一航段任务,靠泊印尼比通港补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辉、船舶运管中心及国际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参赞潘永录及有关处室负责人等前往比通港迎接,并调研船舶及科考工作进展。


“科学号”科学考察船2017年11月25日从中国青岛港出发,历时41天,完成了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深海潜标的大规模实时化升级,首次实现了深海3000米大水深温度、盐度和三维流速连续数据的实时回传;首次成功布放5000米级深海综合观测浮标1套。完成补给后,该船还将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近20天的科考,然后返回青岛港。

此番在印尼比通港靠港期间,“科学号”科考船将面向印尼萨姆拉图兰吉大学师生及比通当地科研院所人员开放,普及海洋科考船及海洋科学考察知识,传递友好合作的讯息。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介绍,“科学”号科考船本航次维护升级优化了中国在西太平洋构建的深海潜标科学观测网,提高了中国对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的认知能力,成为国际海洋科技界近20年来在西太平洋调查的成功范例,标志着西太平洋新一轮调查研究热潮的兴起。

录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长99.80米、型深8.9米,总吨位4711,续航力15000海里,采用先进的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360度环视驾驶台,无人机舱。是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开展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船自2012年交付使用至今,已航行24航次17万多海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考任务。(完)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hjnews.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